侠盾研报网,专业研报大数据平台,收录各类研报、行业研报、券商研报、股票分析报告、行业研究报告等,已收录投研文档共计 32158511 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报 > 基金频道 > 研报详情

长江证券-你持有的基金是否也被“限购”了?-201125

上传日期:2020-11-25 21:39:00  研报作者:长江证券  分享者:zh793106309   收藏研报

【研究报告内容】


  有很多人认为: "限购的,也许就是好东西!" 但这样的逻辑,切换到过往的基金市场,答案会有所不同: 在(06年~07年)的那一次牛市历程中,当“基金”限购频现后,市场就走到了行情的中高位区,彼时“限购”的基金,后续表现普遍不如意。 不过,自2019年以来,当基金“限购”现象再度屡次刷屏后:市场热度却得以长时间维系,同时,“限购”的基金大多都有着不错的收益。 恰逢本周,又有一只明星基金限购:单日申购不得高于5000元。上述现象,更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一、基金常见“限购”方式 常见基金限购主要包含认购被限(按比例配售)、单日买入额被限; ①认购被限:这个很好理解,由于任何一支公募基金发行,都会制定拟募集资金的上限规模。在市场认购需求比较高的阶段,若认购资金超过基金发行规模,就会引发“限购”--按比例对认购投资者进行基金配售。 ②单日买入额被限:单日买入限额是为防止受上涨行情影响引发的短期市场资金过度涌入,所以部分基金采取了单日申购限制,不少已限额在了1000元、5000元、10000元不等。 某明星基金前期公告“限购” 数据来源:基金公司官网 二、近两年的“限购”现象 与过去的对比 从过去数据来看,“基金限购”与市场行情的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公募基金出现低“配售比”时(认购配售比率低于100%),可理解为投资者对对应产品保持着很高的热度。 “低配售比”基金发行时间与上证指数点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年11月16日 “低配售比”基金募资金额与上证指数点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年11月16日 (2006年募集资金数据有缺失) 通过梳理低“配售比”公募基金的发行时期、发行时市场点位数据、发行募集的资金规模来看,自2000年以来,历史上两次大牛市行情的起点阶段,低“配售比”基金发行的较少,而在指数大幅攀升后的行情中后期,低“配售比”基金密集出现。 尤以2006~2007年更为明显:上证指数低于2000点时,低“配售比”基金现象寥寥无几,而当后期上证指数冲破3000点后,低配售比公募基金发行才显著增加。 而自2019年1月4日上证指数触底以来的近两年,虽然上证指数始终在2400~3500点这样一个相对窄幅的区间内波动,但是“低配售比”公募基金发行密度之高,远超历史! 同时,2019年至今的这轮行情与2006~2007年的那一轮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2006~2007年,发行金额较高的热门基金普遍发生在行情的尾声期,而2019年至今,发行金额较高的热门基金时间分布对应的指数点位相对之前较低。 (注1:2014~2015年的那一轮牛市行情相对特殊,并非公募基金主导的行情) (注2:本文所涉基金均指代公募基金,基金种类为权益类,非货币基金及债券型基金) 三、站在卖方角度的“限购”解释 1、 限购是为了保障投资人利益 市场行情较热时,业绩或口碑优秀的公募基金会更受投资者追捧,虽然更大的规模对基金公司更有利,但基金规模越大,对基金管理人的能力要求也会愈发提升,也进一步增加了基金操盘及管理的难度:“当一只基金的规模过大时,基金经理可能因流动性等因素被迫放弃一些投资机会,这或将影响后期基金的收益表现。” 2、 限购为了保障基金经理的运作稳定性 在不同市场风格下,基金规模会对基金业绩有不同的影响,当基金规模超过相匹配的体量时,容易引发基金经理风格产生漂移,行业或主题类的公募基金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同时,公募基金受限于行业的两项10%比例限定”: 所以,通过基金限购政策可以较好的化解“船大难掉头”的问题。 打个简单比方:10亿规模的公募基金与100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受制于持仓比例限制以及流动性等系列问题,其配置思路及操作手段会出现一定差异。 3、 限购为了对套利交易进行合理控制 事件性套利引发的基金限购,也是市场中常见情形:(一)个股重大利好停牌事件引发的集中申购;(二)基金折溢价率引发的集中套利行为。 譬如:当部分基金的重仓停牌股票出现重大利好时,投资者往往会“借道买进“重仓持有停牌股票”的基金,以分享停牌个股未来复牌后的预期收益,这时基金公司就会采取限购政策,防止原有持有人的利益受损。 当上述情形发生时,基金产品的“限购”显得更合乎情理。 四、站在买方角度思考“限购” ①投资行为被约束:忽视短期波动 基金的限购政策频出,可能会改变过往投资者随意进出的高频交易心理,叠加基金交易费用,让投资者更容易养成长期投资心理: 限购基金的申购,并不能随心所欲,在持有后,不得不降低对短期波动的忧虑。 我们可结合睿远基金旗下的一只“限购”基金来进行“限购”影响测算: 测算举例:如果某投资者在2020年1月23日持有12.7万元的公募A基金(单交易日买入限额1000元)。 方式一:假定投资者在2020年1月23日收盘选择清仓,则躲过春节后的下跌行情;而在2020年3月23日市场触底时,重新介入抄底。不过,受限于基金单日买入限制,直到2020年11月23日,才回补完12.7万元A基金。 交易至今,其总资金规模为158060元,春节后收益率24.46%。(数据来源:Wind,统计截至2020.11.23) 方式二:如果其持有的12.7万元的A基金,持有至今并未进行交易,其总资金规模已高达193345.8元,春节后收益率52.24%。(数据来源:Wind,统计截至2020.11.23) 我们看到了,在优秀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的限购产品上: “处变不惊”又一次战胜了“高抛低吸”! 尽管上述卖出与买入,都是基于接近完美假设的操作逻辑(难度极高),但面对“限购”,高抛低吸的操作结果却依然不及预期。 通过上述对比,会让基金份额持有人更珍惜已有持仓,尤其是资金规模较大的基金投资者。 ②购买欲被进一步刺激 在消费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稀缺心理”。人们把“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提高的变化现象,称之为“稀缺效应”。 对应而来的饥饿营销、限量、限时等都是利用了消费者的稀缺心理。营销界比较著名的案例是手机商家的饥饿营销行为。商家可以有意的调低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样既可维护产品形象,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销量与商家利润水平。 虽然基金公司主观上并没有“饥饿营销”意图,但最终却异曲同工产生了营销学中的“稀缺效应”,从而进一步刺激投资者的购买欲。 五、写在最后 在市场持续两年强劲表现后,面对公募基金“限购”频发的市场,考虑追随热门“限购”产品的投资者,可以更多一点思考: 1.限购的产品是否匹配自身风险偏好? 2.你是否对限购产品的未来收益抱有不合理的预期? 3.当行情与净值后期遇到更大的颠簸时,你是否可以予以产品更耐心的陪同与支持? 思考好上述问题后,再去选择并持有优秀管理人的优质产品,这样或才是更好的分享未来经济与企业红利的方式。 文:长江证券 郑凯 执业证书编号:S0490615080008 温馨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相关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相关参考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栏目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长江证券客服热线:95579或4008888999。
 报告详细内容请查阅原报告附件
侠盾智库研报网为您提供《长江证券-你持有的基金是否也被“限购”了?-201125.weixin》及长江证券相关基金频道研究报告,作者长江证券研报及上市公司个股研报和股票分析报告。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