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盾研报网,专业研报大数据平台,收录各类研报、行业研报、券商研报、股票分析报告、行业研究报告等,已收录投研文档共计 32140583 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报 > 行业分析 > 研报详情

华金证券-医疗器械行业专题报告:发光替代蓄势待发,国产龙头乘势而上-210222

上传日期:2021-02-23 18:03:00  研报作者:王睿  分享者:979595271   收藏研报

【研究报告内容】


  投资要点
  化学发光是高增长免疫检测核心成长因素,2023年有望达到500亿。免疫诊断是IVD占比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过去4年CAGR达27.2%。化学发光是目前主流的免疫检测路径,处于放量成长期,预计未来3至5年内可基本替代酶联免疫,占比有望达90%。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预计2019年化学发光行业规模在230亿元,到2023年有望达到514亿元,CAGR可达22.6%。
  医保控费推动进口替代,未来有20%以上增量空间。从供给端看,随着IVD行业国产化率提升,IVD耗材集采趋势明确,对企业成本提出严格要求。跨国企业因为全球定价策略问题,在国内降价的意愿较低。所以生产和研发成本控制更好的国产企业有望中标集采,并将直接进入三级医院的采购名单,因为发光系统的封闭性,将同时带动国产设备在三级医院的铺设,加速进口替代。从需求端看,DRGs等政策将降低院内检测费用,让检验科成为成本科室,降价压力将向上游延伸;在技术水平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具备成本优势的国产企业成为首选。我们对未来进口替代的空间进行了估算,预计未来进口试剂销量占比将降至60%以下,还有22%以上的增量空间。我们根据此前国产化学发光规模占比变化情况,假设到2023年完成替代预期的一半,即国产占比达30%左右,对应有57亿元可突破的空间。
  基层市场空间大,分级诊疗等政策推动检测下沉。2015年推出的分级诊疗将部分三级医院的诊断需求向下分流到一、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在新冠疫情后,国家更加重视下沉市场的医疗检测防控基础建设,而基层市场对成本敏感,国产设备有望加速铺设。我们对分级诊疗和新冠基建后设备空间做了预测,在不考虑医院的增加和常规进口替代的情况下,国内医院端发光设备的需求在7.8万台左右,对比2020年底约4.9万台的规模,还有60%左右的增量空间。
  进口替代技术先行,突破外企技术封锁。仪器方面,国产设备在精密度上与罗氏有一定差距,但总体差距不大;其中迈瑞仪器精密度优势明显,制造水平接近国际一线品牌。试剂方面,国产品牌技术水平总体与罗氏等海外巨头比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逐渐减小。各家国产发光企业主要通过在部分领域深耕细作加特色项目来进行突破。全自动流水线是高通量检测未来趋势,其技术壁垒高,推广的核心在于化学发光是否受市场认可。目前国产头部品牌均推出产品,正处于放量期。
  建议关注:1)检测项目最全,肿标特色项目出色的新产业;2)仪器制造技术领先,试剂综合技术强的迈瑞医疗;3)传染病项目优势明显,抗原研发出众的安图生物;4)全产业链布局,新冠核酸抗体双证的迈克生物。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降价幅度大于预期;进口替代速度不及预期;下沉市场突破速度低于预期。
 报告详细内容请查阅原报告附件
侠盾智库研报网为您提供《华金证券-医疗器械行业专题报告:发光替代蓄势待发,国产龙头乘势而上-210222.pdf》及华金证券相关行业分析研究报告,作者王睿研报及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个股研报和股票分析报告。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