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广发证券9万亿,社融3.48万亿,处于市场预期的偏高水平。
2. 新增信贷主要集中于企业中长期广发宏观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显示投资需求和住房按揭需求目前均明显偏强。
3.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融资需求偏强9万亿,新增社融3.48万亿,处于市场预期的偏高水平。
4. 供给大致中性新增信贷中,居民中长期贷款6300亿、企业中长期贷款1.07万亿构成主要的增量。
5. 居民按揭贷款需求偏强与近月的房地产广发证券销售相对旺盛的情况基本匹配。
6. 9月广发宏观PMI分项房地产业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上行2.2个点至50以上,亦明显偏强。
7. 在《经济修融资需求偏强复路径:驱动趋势的七种力量》中,我们指出地产销售强劲包含上半年需求后置的影响;同时由于疫后全球货币供应有一轮明显上升,居民对于资产型通胀的理解将部分助推购房需求。
8. 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这也会带来房企供给大致中性以价换量,加快周转。
9. 而投资需求所对应的部分,一则和广义财政落地、基建项目开工有关,即相当一部分是基建配广发证券套贷款;二则应包含制造业投融资需求回升的带动。
10. BCI企业投资前瞻指广发宏观数7-9月回升明显。
11. 从中微观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出口产业链、汽车融资需求偏强产业链的景气修复。
12. M1继续上行,供给大致中性亦显示微观活跃度的上升。
13. 本轮M1有两个斜率加速变化广发证券的点,一是5月,2是8月。
14. 下一个加广发宏观速点可能会在疫苗上市后。
15. M1增速为8.1%,较上融资需求偏强月的8.0%继续上行,显示微观经济活跃度在继续上升。
16. 本轮M1有两个加速变化的点,一是5月(5.5%上行至6.8%);二是8月(6.9供给大致中性%上行至8.0%),前后均对应经济的两轮加速。
17. 下一个变化点可能会在疫广发证券苗上市后,消费和服务业加快修复,驱动微观活跃度进一步上升至本轮高点。
18. 当然,其中一个前提是地产市广发宏观场基本平稳。
19. 但从货币供给来融资需求偏强看,9月算是大致中性。
20. 长贷高增同时,短期贷供给大致中性款和票据融资均有控制;新增社融主要贡献还是来自于政府债券,即宽财政落地的影响;其余部分的同比增量为3300亿,较前值进一步收缩。
21. 但客观来说,在需求广发证券趋势性回升的过程中,货币供给仍保持了克制。
22. 第一,长贷高增同时,短期贷广发宏观款和票据融资均有控制。
23. 短期贷款同比减少590亿,票融资需求偏强据融资同比减少4400亿。
24. 第二,erp行业研究报告2018新增供给大致中性社融主要贡献还是来自于政府债券。
25. 这部分实际上是财政政策广发证券的落地。
26. 委托贷款、广发宏观信贷贷款同比分别减少295亿、487亿。
27. 企业融资需求偏强债券融资同比减少1008亿。
28. 政府债券以外的社融同比多增3供给大致中性300亿,较7月和8月进一步收缩,属本轮以来最低。
29. 如果按照全年20万亿信贷的预期指引,则四季度空间在3.7万亿,平均每个月同比多增在1800-2000亿左右,和9月广发证券情况基本类似。
30. 今广发宏观年货币环境整体来说是一个上半年宽松(月均同比多增4000亿),下半年中性的组合。
31. 在6月18日的陆融资需求偏强家嘴论坛上,易纲行长曾表示预计2020年新增信贷20万亿。
32. 在7月11日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央行再次强调“全年如果按照易行长说的20供给大致中性万亿元左右,大概可以估计一下,下半年货币信贷基本上和去年相比是略微有所增加的水平,大概就是20万亿元左右”。
33. 前三季度新增贷款累计16.3万亿,如果按照全年20万亿粗略估算,四季度空间在3.广发证券7万亿,平均每个月同比多增在1800-2000亿左右,和9月情况(同比多增2000亿左右)基本类似。
34. 今年货币环境整体来说是一个上半年宽松(上半年信贷同比多增2.4万亿,数据顶峰月份同比多增1.广发宏观1万亿,月均同比多增4000亿),下半年中性的组合。
35. 社融存量增速进一步上行至13融资需求偏强.5%。
36. 对四供给大致中性季度社融来说,政府债券仍有一定支撑;但地产融资趋于审慎可能会一定拖累。
37. 社广发证券融增速可能已临近本轮脉冲的顶部区域。
38. 社融存量增速较8月的13.3广发宏观%进一步上行,至9月的13.5%。
39. 对四季融资需求偏强度社融来说,政府债券仍有一定支撑,但10月之后将进一步减弱;地产融资趋于审慎亦可能会带来一定拖累。
40. 社融增速可能已临近本轮脉供给大致中性冲的顶部区域。
41. 从本轮利率上升的过程我们也能看出,如果货币供给大致中性,融资需求上升会带来流动性偏广发证券紧和利率中枢上行。
42. 不过暂时不必有货币政策整体收紧的担心,央行表示“应当允广发宏观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43. 这是融资需求偏强一个极重要的表态,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有助于借本轮经济上行趋势夯实资产端。
44.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4日在供给大致中性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贷和社融增速合理增长,还没到偏快增长的状况。
45. 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广发证券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
46. 我们当前面临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提升适应宏观政策,是支持广发宏观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
47. 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融资需求偏强性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48. ”这供给大致中性一姿态极为重要。
49. 如果本轮过快控制宏观杠杆率,则刚修复的增长动能有重回下降轨广发证券迹的风险,经济对负债端的承受能力反而会变差,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有助于借本轮经济上行趋势夯实资产端。
50.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广发宏观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